公开头的成语大全列表
第1个字是公的成语
    首字公的成语解释
- 公门桃李 公:对人的尊称。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。
 - 公平无私 办事公平,没有私心。
 - 公事公办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,不讲私人情面。
 -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。
 - 公私兼顾 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,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。
 - 公私两便 对公家私人都便利。
 - 公听并观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
 - 公才公望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
 - 公之于众 公:公开;之:代指事物的内容;于:向;众:大众。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。
 -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,廉洁严明。
 - 公诸同好 公:公开;诸:之于;同好:爱好相同的人。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,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。
 - 公正无私 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
 - 公子王孙 旧时贵族、官僚的子弟。
 - 公报私雠 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。同“公报私仇”。
 - 公道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。同“公平合理”。
 - 公尔忘私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 - 公规密谏 指多方劝谏。公,公开;密,私下。
 - 公耳忘私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同“公尔忘私”。
 - 公买公卖 公平合理地买卖。
 - 公正不阿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
 - 公明正大 公正无私,光明磊落。
 -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,不循私情。
 - 公平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。
 - 公忠体国 指尽忠为国。
 - 公平交易 公平合理的买卖。
 - 公是公非 公认的是非。
 - 公私交困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。
 - 公私两济 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。
 - 公私两利 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。同“公私两济”。
 - 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 指修德属个人,不得兼代。
 - 公报私仇 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。
 - 公平正直 公道平等,不偏袒,不营私。
 - 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
 - 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,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。
 - 公冶非罪 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。
 - 公不离婆 老公不离开老婆。形容关系密切
 - 公车上书 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
 - 公私分明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
 - 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:公正的道理;自:自然。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
 - 公道总在人心 公道:公正的道理。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
 - 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 公:称丈夫的父亲。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
 - 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 - 公耳忘私,国耳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 - 公诸于世 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
 - 公公婆婆 公公与婆婆,丈夫的父亲和母亲
 
公开头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一个字是公的成语接龙
    首字公的成语出处
- 公门桃李 《资治通鉴·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》:“或谓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’”
 - 公平无私 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法令至行,公平无私。”
 - 公事公办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,他便有心公事公办,先从余荩臣下手。”
 -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朱自清《公园》: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 - 公私兼顾 毛泽东《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》:“在公私关系上,就是‘公私兼顾’,或叫‘军民兼顾’。”
 - 公私两便 《晋书·阮种传》:“若人有所患苦者,有宜损益,使公私两济者,委曲陈之。”
 - 公听并观 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,远与黄唐角功,近昭文武之迹,岂近习而已哉?”
 - 公才公望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
 - 公之于众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68回:“曾向玉帝上过条陈,拟把电力公之于众,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,皆可利用吾电,以惩治恶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