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一的成语大全列表(2)
第2个是一的成语
    一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
- 杀一砺百 犹言杀一儆百。处死一个人,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 - 头一无二 唯一,只有一个。
 - 惩一警百 警:警戒,也做“儆”。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。
 -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
 -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
 - 无一不知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 - 无一不备 指样样齐全。
 -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。
 - 以一持万 持:把握。形容抓住关键,可以控制全局。
 - 以一当十 当:相当。一个人抵挡十个人。形容军队英勇善战。
 - 以一奉百 奉:供养。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。指生产的人少,消费的人多。
 - 以一警百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。
 - 以一知万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。
 - 有一无二 指事物独特,极难得。
 - 有一搭没一搭 表示故意找话说。也表示可有可无,无足轻重。
 - 有一利必有一弊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,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。
 - 以一儆百 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。同“以一警百”。
 - 用一当十 比喻以寡敌众。
 - 知一万毕 指理解本质,万事尽通。
 -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。
 -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俗语。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。
 - 主一无适 专一,无杂念。
 -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俗语。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。也有无可奈何,勉強从事的意思。
 - 不一而足 足:充足。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,无法列举齐全。
 - 从一而终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,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。
 - 抹一鼻子灰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,结果反倒碰个钉子,落得很没趣。
 - 赏一劝众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。
 -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,有多少是多少。
 - 载一抱素 指坚持一种信仰,固守素志。
 -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俗语。过一天算一天,凑合着混日子。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。也有无可奈何,勉強从事的意思。
 - 第一夫人 一个国家元首的妻子。英文: First Lady。适用于一个国家或联邦州领导人的妻子;
 - 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 知己:彼此相知的朋友;恨:遗憾。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,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。形容知音难觅
 - 碰一鼻子灰 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
 - 统一口径 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
 - 经一失,长一智 经:经历;智:智慧,聪明。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,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
 - 绳一戒百 绳:纠正;戒:警戒。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
 - 问一得三 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。形容求少得多。
 - 分一杯羹 羹:肉汁。分给我一杯肉汁。指分享利益。
 - 有一利即有一弊 弊:弊病,害处。在这一方面有好处,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
 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
 - 可一而不可再 再:两次或第二次。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
 - 从一以终 从:跟随;终:终身,一辈子。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,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
 - 统一战线 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
 - 以一当百 当:抵得上。一个人抵挡百个人。形容军队英勇善战
 - 以一驭万 驭:驾驭。指抓住根本,可以控制全体
 
第二个字是一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2个是一的成语接龙
    一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
- 杀一砺百 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砺百,以清王化。”
 - 头一无二 孙中山《语言文学的奋斗》:“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,没有别的贡献,头一无二的贡献,就是要诸位同志,以至诚之心,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。”
 - 惩一警百 语出《汉书·尹翁归传》:“翁归治东海明察……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 - 闻一知二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赐也何敢望回?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
 - 闻一知十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赐也何敢望回?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
 - 无一不知 《云笈七签》卷四九引《五符经》:“知一者,无一之不知也。不知一者,无一能知也。一者,至贵无偶之号也。”
 - 无一不备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一回:“真是:吃的,喝的,穿的,戴的,无一不精,无一不备。”
 - 问一答十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太尉此去,下官手下有个虞侯,能言快语,问一答十,好与太尉提拔事情。”
 - 以一持万 《荀子·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浅持博,以古持今,以一持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