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寒的成语大全列表
第2个是寒的成语
    寒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
- 薄寒中人 薄寒:轻微的寒气。中人:伤人。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。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。
 - 不寒而栗 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 - 大寒索裘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。比喻平时没有准备,事到临头十分慌乱。
 - 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。
 - 胆寒发竖 形容恐怖之极。
 - 广寒仙子 广寒:即广寒宫,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。广寒宫里的仙子——嫦娥。
 - 号寒啼饥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。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。
 - 饥寒交迫 交:一起,同时。衣食无着,又饿又冷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
 - 济寒赈贫 济:救济;赈:赈济。救助寒苦,赈济贫穷。
 - 郊寒岛瘦 本指孟郊、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。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。
 - 饥寒交凑 衣食无着,又饿又冷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同“饥寒交迫”。
 - 饥寒交切 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。形容无衣无食,生活极其贫困。
 - 饥寒交至 衣食无着,又饿又冷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同“饥寒交迫”。
 - 救寒莫如重裘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。
 - 林寒洞肃 寒:寒冷;肃:肃杀。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,溪涧浅落的景象。
 - 衾寒枕冷 衾:被子。被枕俱冷。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。
 - 岁寒三友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 -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,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。
 -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。形容冬天的景象。
 - 十寒一暴 冻十天,晒一天。比喻做事时而抓紧,时而懈怠,进展不快。
 -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。
 - 偷寒送暖 暗里照顾寒暖。比喻奉承拍马。也比喻对人关切。
 -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。
 - 嘘寒问暖 嘘寒: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;问暖:指问寒问暖。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。
 - 心寒胆落 形容十分惊恐。同“心寒胆战”。
 - 一寒如此 一:竟然;寒:贫寒。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。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。
 - 春寒料峭 料峭:微寒。形容初春的寒冷。
 -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
 - 林寒涧肃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、涧水枯落的景象。
 - 芒寒色正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。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。
 - 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。
 -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。
 - 心寒胆战 形容十分惊恐。
 - 风寒暑湿 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。泛指致病的原因
 - 问寒问热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,形容十分关切
 - 祁寒暑雨 祁:大。冬季大寒,夏天湿热
 - 心寒胆碎 寒:战栗。形容十分惊恐
 - 祁寒溽暑 祁:大;溽:炎热天气。冬季大寒,夏天湿热。比喻生活艰苦
 - 祁寒酷暑 祁:大。冬季大寒,夏天湿热
 
第二个字是寒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2个是寒的成语接龙
    寒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
- 薄寒中人 《楚辞·九辩》:“憯凄增欷兮,薄寒之中人。”
 - 不寒而栗 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 - 大寒索裘 汉·扬雄《法言·寡见》:“大寒而后索认裘,不亦晚乎?”
 - 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 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
 - 胆寒发竖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
 - 广寒仙子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牛小姐赏月》:“环珮湿,似月下归来飞琼。那更,香鬓云鬟,清辉玉臂,广寒仙子也堪并。”
 - 号寒啼饥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哭寒,年丰而凄啼饥。
 - 饥寒交迫 晋·陶潜《劝农》:“宴安自逸,岁暮奚冀?担石不储,饥寒交至。”宋·王谠《唐语林》卷一:“上谓曰:‘汝何为作贼?’对曰:‘饥寒交迫,所以为盗。’”
 - 济寒赈贫 《全相平话·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》:“养老尊贤,教其术,畜其能,吊死问孤,济寒赈贫,与百姓同甘共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