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耳的成语大全列表(2)
第2个是耳的成语
    耳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
- 撧耳挠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。
 - 撧耳揉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。同“撧耳挠腮”。
 - 撧耳顿足 用手抓耳,以脚顿地。形容束手无策。
 - 掩耳盗锺 见“ 掩耳盜鐘 ”。
 - 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
 - 塞耳盗锺 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况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后因以“塞耳盜鍾”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《魏书·尒朱荣传》:“惟欲指影以行權,假形而弄詔,此則掩眼捕雀,塞耳盜鍾。”
 - 侧耳倾听 意思是侧转头部,使一耳略前略高。形容专心仔细地听
 - 盥耳山栖 盥:洗;栖:居住。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,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,躲到山里,用颖水洗耳,以免受传言的污染。比喻隐居不仕。
 - 公耳忘私,国耳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 - 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 - 过耳秋风 刮过耳边的秋风。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
 - 附耳密谈 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 - 附耳低语 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 - 弭耳受教 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听话
 - 逆耳忠言 逆耳:不顺耳。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
 - 掩耳而走 掩:遮盖。捂着耳朵走开。指不愿听别人的话
 - 咬耳朵 指耳语
 - 搔耳捶胸 搔:抓挠。搔耳朵,捶胸膛。形容后悔、烦恼的样子
 - 倾耳拭目 倾耳:侧着耳朵;拭目:擦眼睛。认真听,仔细看。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
 - 接耳交头 接耳:嘴凑近耳朵;交头:头靠着头。形容靠得很近,低声交谈
 - 挝耳挠腮 挝:敲击。抓抓耳朵,搓搓脸颊。形容窘迫的样子
 - 挝耳揉腮 挝:敲击;揉:来回擦或搓。抓抓耳朵,搓搓脸颊。形容窘迫的样子
 - 弭耳俯伏 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俯首帖耳的样子
 - 倾耳戴目 倾耳:侧着耳朵细心倾听;戴目:仰视。认真听,抬头看。形容殷切期盼
 - 掩耳蹙頞 蹙:皱起;頞:鼻梁。捂着耳朵,皱着鼻子。形容极其厌恶
 
第二个字是耳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2个是耳的成语接龙
    耳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
- 撧耳挠腮 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这般撧耳挠腮,可又便怎生。”
 - 撧耳揉腮 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三折:“我撧耳揉腮,有口难开。”
 - 撧耳顿足 宋·王铚《默记》上卷:“张立于屏风后见之,撧耳顿足。”
 - 掩耳盗锺 yǎn ěr dào zhōng
 - 稗耳贩目 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北朝经学》:“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,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。”
 - 塞耳盗锺 sè ěr dào zhōng
 - 侧耳倾听 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 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,见 周昌 ,为跪谢曰:‘微君,太子几废。’”
 - 盥耳山栖 入士或掩目而渊潜,或盥耳而山栖。 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
 - 公耳忘私,国耳忘家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