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第2个是言的成语
    言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
- 食言而肥 食言:失信。指不守信用,只图自己占便宜。
 -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 - 三言两句 几句话。形容话很少。同“三言两语”。
 - 伤言扎语 方言。指说讽刺话。
 - 少言寡语 指平时说话不多。
 - 殊言别语 指方言土语。
 - 恬言柔舌 犹言甜言蜜语。
 - 甜言美语 指说好听的话。也指好言好语。
 - 甜言媚语 甜蜜温柔的话。同“甜言软语”。
 - 吞言咽理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。
 - 妄言妄听 妄:不实。说得人随便说,听的人随便听,都不认真看待。
 - 微言大义 微言: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;大义:本指经书的要义,后指大道理。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
 - 危言耸听 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;耸:惊动;耸听:使听话的人吃惊。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,使人惊疑震动。
 - 危言危行 危:正直。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
 - 五言长城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。
 - 陈言肤词 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。
 - 危言覈论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。
 - 危言逆耳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。
 - 危言竦论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。
 - 危言正色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。
 - 危言高论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。
 - 危言核论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。
 - 微言大谊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同“微言大义”。
 - 信言不美 信:真实。美:美妙,漂亮。真实的话未经加工,所以不美妙动听。
 - 妖言惑众 妖言:迷惑人的邪说。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。
 - 要言不烦 要:简要;烦:烦琐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,不烦琐。
 - 要言妙道 要:重要,中肯;妙:神妙,深微。中肯的名言,深微的道理。
 - 一言以蔽之 蔽:遮,引伸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
 - 一言半语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。
 - 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
 - 一言难尽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,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(用在不好的事)。
 - 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了,不再更改。比喻说话算数,决不翻悔。
 - 一言一行 每句话,每个行动。
 - 有言在先 有话说在头里。指事先打了招呼。
 - 一言半辞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。同“一言半语”。
 - 一言半句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。同“一言半语”。
 -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。
 - 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。
 -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。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。
 - 一言丧邦 指一句话可以亡国。
 - 一言堂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。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,独断专行,一个人说了算。
 - 一言兴邦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。
 - 一言中的 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。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。
 - 以言徇物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。
 - 以言取人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。
 
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2个是言的成语接龙
    言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
- 食言而肥 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是食言多矣,能无肥乎?”
 - 三言讹虎 清·秋瑾《致琴文书》:“况三言讹虎,众口铄金;因积毁销骨,致他方糊口。”
 - 三言两句 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二折:“我到那里,三言两句,肯写休书,万事俱休。”元·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二折:“哥哥你放心者,老身到那里,不消三言两句,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。”
 - 伤言扎语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嫂嫂指鸡骂狗,伤言扎语,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。”
 - 少言寡语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一章:“少言寡语的赵庆田,是和他一起参的军,一起入的党。”
 - 殊言别语 章炳麟《论汉字统一会》:“今者音韵虽一致,而殊言别语,终会葆存。”
 - 恬言柔舌 唐·杜牧《上池州李使君书》:“故有知之者,有怒之者,怒不附己者,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,怒守直道而违己者。”
 - 甜言美语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,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
 - 甜言媚语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滴珠叹了一口气缩做一团,被吴大郎甜言媚语,轻轻款款,扳将过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