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第3个是于的成语
    于在第三个的成语解释
- 自投于地 投:抛掷。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
 - 福生于微 微:小数名,长度为0.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。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
 - 业荒于嬉 荒:荒废。贪恋玩耍就会荒废学业
 - 谑近于虐 谑:开玩笑;虐:侵害,伤害。开玩笑近于伤害人
 - 眼高于天 眼光比天还高。比喻高傲自大,目中无人
 - 喜形于颜 形:表露。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。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
 - 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 秀:出众;摧:毁坏。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。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
 - 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法:标准,规范。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
 - 大白于天下 大白:彻底明白,完全清楚;天下:全国。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
 - 何至于此 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。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
 - 厝薪于火 厝:同“措”,放置;薪:柴。置柴堆于火之上。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
 - 祸生于忽 忽:古代长度单位,1尺=10寸,1寸=10分,1分=10000忽。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
 - 有要于时 对当时有需要
 - 俯仰于人 俯仰:低头和抬头,泛指一举一动。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
 - 无补于世 世:时代。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
 - 切切于心 切切:情意恳切的样子。牢牢地记在心里。形容殷切思念
 - 自比于金 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。比喻未成熟,急需锻炼
 - 移祸于人 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
 - 御敌于国门之外 御:抵挡;国门:京都城门,边界线。将敌人阻挡在境外
 - 专美于前 专美:独享美名。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
 - 无补于时 时:时势。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
 - 拟不于伦 拟:比拟;伦:同类。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。比拟失当
 - 公诸于世 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
 - 重归于好 归于:回到;好:和好。指彼此重新和好
 - 寓贬于褒 寓:寄托。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
 - 宁媚于灶 媚:谄媚;灶:灶神。宁愿巴结灶神。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,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
 - 迁怒于众 迁怒:受甲的气向乙发泄。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
 - 悬壶于市 悬壶:行医。在集市上挂牌行医
 - 之子于归 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
 - 自绝于人 绝:断。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。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
 - 栖鸟于泉 栖:栖息。让鸟栖息在水里。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
 - 龙战于野 群龙在郭野大战。比喻群雄争天下
 - 于思于思 思:同腮;于思:鬓须茂盛的样子。指胡须长而多的人
 
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3个是于的成语接龙
    于在第三个的成语出处
- 自投于地 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顺归罪。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
 - 福生于微 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福生于微,祸生于忽。日夜恐惧,唯恐不卒。”
 - 业荒于嬉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 - 谑近于虐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这番比喻虽谑近于虐,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。”
 - 眼高于天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6回:“你们这一班军装大买办,平时眼高于天何尝有个朋友在心上!”
 - 喜形于颜 《南齐书·柳世隆传》:“而攸之始奉国讳,喜形于颜。”
 - 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 三国·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故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”
 - 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唐·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:“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 - 大白于天下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9回:“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,将无以大白于天下,而佥壬假借,得以自便私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