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识的成语大全列表
第3个是识的成语
    识在第三个的成语解释
- 碍口识羞 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
 - 才高识远 才能超众,见识深远。
 - 才蔽识浅 蔽:塞而不通。才能蔽塞见识浅陋。
 - 才多识寡 才:才识。识:见识。寡:少。天资高,但见识少。
 - 戴头识脸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。
 -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、智慧。
 - 鉴机识变 察看时机,了解动向。
 -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。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。
 - 默而识之 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 -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 - 爱口识羞 爱:吝惜。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
 - 身后识方干 比喻一个人才,生前无人赏识,死后才被重视。
 - 知羞识廉 羞:羞愧。廉:廉耻。指人知道羞愧、廉耻。形容有修养。
 -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机灵。
 - 见精识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机灵。同“见经识经”。
 - 目不识丁 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 - 通元识微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。
 - 遗物识心 指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。
 - 见多识广 见过的多,知道的广。形容阅历深,经验多。
 - 眼不识丁 丁:表示最简单的字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
 - 知情识趣 趣:情趣。懂得人情,善体贴,通达情趣
 - 知音识趣 趣:情趣。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、意趣相投
 - 知高识低 知道高低大小。指懂道理,识大体,说话、做事有分寸
 - 知书识礼 有文化,懂礼貌
 - 知书识字 指有文化修养
 - 伯乐识马 伯乐识马,成语,用来比喻善于发现、识别和任用人才。
 - 蒲元识水 蒲元:人名。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。
 - 目不识字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
 - 知机识变 机:时机。指能了解、掌握时机,识别、适应时局的变化
 - 才疏识浅 才:才能;疏:空虚;识:学识;浅:浅薄。才能不高,学问与见识浅薄
 - 知音识曲 指通晓音乐
 - 知时识务 务:事。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,不去违背
 - 知机识窍 窍:比喻事情的关键。掌握时机和关键。形容人机灵
 
第三个字是识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3个是识的成语接龙
    识在第三个的成语出处
- 碍口识羞 《石点头·潘文子契合鸳鸯冢》:“这事关系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说出,莫要碍口识羞,两相耽误。“
 - 才高识远 宋·强至《祠部集·送王宾玉》:“志节慷慨忠义俱,才高识远器有余。”
 - 才蔽识浅 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重让扬州表》:“臣才蔽识浅,非集誉于乡曲;荣降宠臻,乃假翼于皇极。”
 - 才多识寡 才:才识。识:见识。寡:少。天资高,但见识少。
 - 戴头识脸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!”
 - 教一识百 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母仪》:“文王生而明圣,太任教之,以一而识百。”
 - 鉴机识变 《晋书·皇甫真载记》:“燕朝无纲纪,实可图之,鉴机识变,唯皇甫真耳。”
 - 老马识途 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马而随之。遂得道。”
 - 默而识之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