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
最后一个字是听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听的成语解释
-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,堵住耳朵不听。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。
 - 侈人观听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。
 -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 - 混淆视听 混淆:混杂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。
 - 骇人视听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。
 - 计行言听 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
 - 帘窥壁听 帘:布帘;窥:偷看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指窃听与偷看。
 - 内视反听 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 - 倾耳而听 倾:歪,侧着。侧着耳朵仔细听。
 - 倾耳细听 侧耳留意而听。
 - 收视反听 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 - 妄言妄听 妄:不实。说得人随便说,听的人随便听,都不认真看待。
 - 危言耸听 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;耸:惊动;耸听:使听话的人吃惊。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,使人惊疑震动。
 - 唯命是听 是命令就服从,不敢有半点违抗。
 - 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讲话,使人喜欢听。
 - 惟命是听 叫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指绝对服从。
 - 洗耳恭听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 - 淆乱视听 视听:看和听。混淆是非,以扰乱人们的视听。
 - 言从计听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。同“言听计从”。
 - 厌闻饫听 指充分听取。
 - 迷惑视听 使人耳目迷乱。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,毒害群众。
 - 洗耳拱听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同“洗耳恭听”。
 - 虚己以听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。
 - 骇人闻听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同“骇人听闻”。
 - 眩视惑听 迷惑人的视听。
 - 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。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
 - 以正视听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
 - 帘视壁听 帘:布帘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指窃听与偷看。形容所得的情况证据不充分
 - 侧耳倾听 意思是侧转头部,使一耳略前略高。形容专心仔细地听
 - 危辞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、害怕
 - 危言悚听 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。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,使人惊疑震动
 - 款言不听 款:通“窾”,空。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
 - 游鱼出听 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
 - 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
 - 娓娓可听 娓娓: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形容善于讲话,使人喜欢听
 - 辘辘远听 辘辘:车行的声音。车声越听越远
 - 淆惑视听 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,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
 - 不堪视听 堪:可,能。言辞污秽,行为卑劣,不能看与听
 - 欺罔视听 罔:蒙骗。欺骗人们的耳目
 - 甜蜜动听 悦人的甜美
 - 收视返听 收:停止;返:还。不视不听。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
 
听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听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听的成语出处
- 闭目塞听 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闭目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 - 侈人观听 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直从大禹以前,就有七十九代,都有曾封禅。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,这怎叫得有道之君?无非要粉饰太平,侈人观听。”
 - 耳视目听 《列子·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 - 混淆视听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 - 骇人视听 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或文词鄙野,或不轨不物,骇人视听,大为有识所嗤鄙。”
 - 计行言听 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
 - 帘窥壁听 宋·何坦《西畴常言》:“步远则有前导,燕坐则毋帘窥壁听。”
 - 内视反听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夫内视反听,则忠臣竭诚;宽贤务能,则义士厉节。”
 - 倾耳而听 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