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(2)
最后一个字是明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明的成语解释
- 至圣至明 至:极。最神圣最贤明。旧时用以称颂帝王。
 - 自知之明 自知:自己了解自己;明:看清事物的能力。指了解自己的情况,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。
 - 自作聪明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,主观地办事。
 - 憎爱分明 憎:恨。恨什么,爱什么,界限清楚,态度鲜明。
 - 蔽聪塞明 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
 - 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,必然表现在行动上。
 -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。
 - 察察为明 察察:分析明辨;明:精明。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。
 - 长夜难明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。
 - 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,该罚的罚,绝不含糊。
 - 柳暗花明 垂柳浓密,鲜花夺目。形容柳树成荫,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。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。
 - 另请高明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,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。
 - 下落不明 下落:着落,去处。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。
 - 奉若神明 奉:信奉;神明:神。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。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。
 - 绝顶聪明 绝顶:极端。形容异常聪明。
 - 心开目明 犹心明眼亮。形容看问题敏锐,能辨别是非。
 - 来路不明 来历未验明
 - 偶烛施明 偶:双;施:施行。两支蜡烛大放光明。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
 - 灯火通明 形容灯火映照得非常明亮。
 - 公私分明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
 - 言甚详明 论述很详尽明了
 - 身分不明 来历不详
 - 层次分明 层次:事物的次序。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
 - 眉目分明 眉目:眉毛和眼睛,泛指容貌。容貌清楚。形容面容端正清晰
 - 学行修明 修明:昌明。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
 - 溺爱不明 溺爱:十分宠爱。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,看不到他们的缺点
 - 自视不明 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
 - 一了千明 了:明白。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,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
 - 内疚神明 内疚:内心感到惭愧不安;神明:神祗。指做错了事,内心感到不安
 - 炳烛之明 炳烛:点燃蜡烛。指不能持久的光亮
 - 昭昭之明 昭昭:光明,明亮。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
 - 离娄之明 离娄:古代人名,视力很好。比喻视力极好
 - 奉为神明 奉:信奉;神明:神灵的总称。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。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
 - 柳媚花明 媚:美好,可爱。绿柳成荫,鲜花怒放。形容春天的美景
 - 言简意明 简:简练。言辞简练,意思完备
 - 天地神明 指上天和神灵
 - 公道大明 公道:公正的原则或道理。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,正义得到伸张
 - 正大高明 形容为人正直,学识高超
 - 锢聪塞明 锢:禁锢,堵塞;聪:听觉;明:视觉。指堵塞人的耳目,使之浅陋迟钝
 
明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明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明的成语出处
- 至圣至明 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臣等闻玄祖之道,用慈俭为先;素王之风,以仁义是首,相沿百世,作则千年,至圣至明,不可易也。”
 - 自知之明 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也。”
 - 自作聪明 《尚书·蔡仲之命》:“无作聪明,乱旧章。”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》卷十四:“严州分水县,故额草书‘分’字,县令自作聪明者,谓草体非宜,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。”
 - 憎爱分明 周恩来《向雷锋同志学习》题词:“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,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,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,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。”
 - 蔽聪塞明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
 - 冰炭不言,冷热自明 《晋书·王沈传》:“尧、舜、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,以其款诚之心者也,冰炭不言,而冷热之质自明者,以其有实也。”
 - 冰雪聪明 唐·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冰雪净聪明,雷霆走精锐。”
 - 察察为明 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欲温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
 - 长夜难明 毛泽东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词:“长夜难明赤县天,百年魔怪舞翩跹,人民五亿不团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