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最后一个字是言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言的成语解释
-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。
 - 沉默寡言 沉默:不出声;寡:少。不声不响,很少说话。
 - 重厚寡言 持重敦厚,不爱多说话。
 - 正色危言 态度严肃,语言正直,能使人望而生畏。同“正色直言”。
 - 直口无言 犹言哑口无言。
 - 背惠食言 指忘恩失信。
 - 坐树不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 - 坐树无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 - 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 - 不恤人言 不管别人的议论。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,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。
 - 不以人废言 废:废弃。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。
 - 闭口无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 - 苦不可言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,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。
 - 款语温言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。
 - 狂瞽之言 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
 - 满纸空言 满纸都是废话。形容文章空洞,毫无内容。
 -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、语言表达。
 - 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,闭口无言。
 - 敏于事,慎于言 敏:奋勉,慎:小心。办事勤勉,说话谨慎。
 - 千里结言 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。
 - 千语万言 形容说得话很多。同“千言万语”。
 - 下笔千言 千言:长篇大论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迅速。
 -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,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。
 - 金石之言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 -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 - 乱语胡言 指胡说;瞎扯。
 - 木讷寡言 木讷:质朴而不善辞令。质朴而不善于说话。
 - 逆耳良言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,但却是有益的好话。逆:抵触,不顺从。
 - 软语温言 温和的话语。
 - 三复斯言 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 - 同日而言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 - 万语千言 许许多多的话语。
 - 西邻责言 西邻:西部的邻国;责言:问罪的话。原指秦国(在西)向晋国(在东)问罪。后泛指别人的责备。
 - 相对无言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。
 - 由衷之言 衷:内心。出自内心的话。
 -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。
 - 载笑载言 边笑边说话。
 - 仗义执言 执言:说公道话。为了正义说公道话。指能伸张正义。
 - 至理名言 至:最;名:有名声的。最正确的道理,最精辟的言论。
 - 正色敢言 态度严肃,敢于直言。
 - 正色直言 态度严肃,语言正直,能使人望而生畏。
 -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,不必再用言语解释。
 -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,说话随便。
 - 讬诸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 - 讬于空言 见“讬之空言”。
 
言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言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言的成语出处
- 成一家言 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、太史公、刘向、扬雄后,作者不世出,故愈深探本元,卓然树立,成一家言。”
 - 沉默寡言 《旧唐书·梁崇义传》:“梁崇义,长安人,以升斗给于市,有臀力,能卷金舒钩。后为羽林射生,从来瑱于襄阳,沉默寡言,众悦之,累迁为偏裨。”
 - 重厚寡言 《金史·襄传》:“襄重厚寡言,务以镇静守法。”
 - 正色危言 《宋史·杜衍等传论》:“迪、曾正色危言,能使宦官近习,不敢窥觎。”
 - 直口无言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。”
 - 背惠食言 《周书·杨荐传》:“荐至蠕蠕,责其背惠食言,并论结婚之意。”
 - 坐树不言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 - 坐树无言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 - 变色之言 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”